上一篇主題 :: 下一篇主題 |
發表人 |
內容 |
webbburt777
註冊時間: 2007-11-20 文章: 675 來自: HONG KONG
|
|
回頂端 |
|
 |
webbburt777
註冊時間: 2007-11-20 文章: 675 來自: HONG KONG
|
發表於: 星期五 十月 17, 2008 7:55 am 文章主題: reply |
|
|
今早的免費報紙 都巿日報 中間內頁有由
倪炳郎寫的 有關 今周日亞視播的 香港故事
還用了寶珠姐的相片呢
節錄文章如下:
「粵語片走不脫那些婆媽的劇情,冗贅的對白、無必須且太慢的節奏,但我們從中看出了,原來真實生活並非一定閃閃不停的切割畫面,而是蘊涵人與人的情感聯繫及積聚、忠義友愛,以至喜怒哀樂,可堪仔細咀嚼。」
文 :港台節目《香港故事》監製倪秉郎 圖:香港電台、亞洲電視、資料圖片
風水命理學家說:現在咱們身處八運。
八運始於2004年,止於2028年。八運是變、是亂、是病,是以小勝大、以弱勝強,以東勝西的局面。
我不想導人迷信,但專家言之有其奧妙之五行八卦風水理據,又云八運屬土,誘生鄉土情懷,況且當今時勢日亂,更容易興起懷土懷舊的昔日光輝想念。
盛載本土記憶
我們受教育及成長於六七十年代,周遭的氛圍影響不如今時今日的五花八門,但容易捉摸、可親身體驗、又入心入肺,與今天隔空的虛擬世界、幻象感官大不相同。
小朋友年輕人藉電腦走到網上域界,穿梭於地球每個想像得到的地理角落,走到幾乎是千里以外的街上,笑說他們可以一遊天下。其實,他們少用自己筋肉人體中其他的感覺器官,去感觸這個「實而非虛」的真世界。
相比於構圖美麗、色彩多變的電玩式圖像,粵語殘片就是一個書寫得那麼「實」的圖像,它以往日照片的黑白紋理對比,彷彿一本盛載了種種記憶的香港歷史書,描繪出典型人物的側影及身體語言,寫出了時代的社會風貌。
我們得承認,粵語殘片是戲劇,也是當年的商業產品,目標是吸引觀眾入場,抓住觀眾的同情心、悲天憫人,用苦情洗滌我們的艱難歲月,用大團圓結局使我們心安地再次回家打拼下去……然後,片商明天又再繼續拍攝那些票房收得的撈錢電影。
回味舊人舊情
今天看,粵語片走不脫那些婆媽的劇情,冗贅的對白、無必須且太慢的節奏,但我們從中看出了,原來真實生活並非一定閃閃不停的切割畫面,而是蘊涵人與人的情感聯繫及積聚、忠義友愛,以至喜怒哀樂,可堪仔細咀嚼。今天,某些港產電影的失敗原因,拜抽離了「人」作為電影主角的「情」所害,沒有了人情,怎麼感動人?怎麼再叫人消費於電影之上?
粵語殘片的格局,只有幾樣,一窮二白的唐樓一梯14伙,以及豪門3000方呎以上的大屋。前者,是我們熟悉的懷念,是與我們一起長大的親切;後者,是我們當年盼望的期待和幻想。兩者同時滿足了我們心靈上不同的遙遠想像。粵語殘片的城市,是活生生的那個六七十年代,人們走在街上,交代了生活、時裝、背景、表情;人們坐在車上,公共巴士帶你走過處處的舊屋老鄉長街窄巷,私家車遊走於石澳大浪灣、雍雅山房、九龍塘窩打老道、?豐舊石獅子、石硤尾、扯旗山、天星小輪、彌敦道……一些我們可能已經隨年月日增,常令人麻木而視之如不見的地方。
重現昔日風采
殘片告訴了我們那個年代的人物風采。去世了的新馬師曾、白燕、李清、黎雯、西瓜刨、梁醒波、任劍輝、吳桐、關德興、林鳳、鄧碧雲、檸檬、曹達華、伊秋水、高魯泉、吳楚帆、張活游、關海山、鄧寄塵、張瑛、袁小田、李鵬飛、梅綺、黃曼梨、盧敦、譚蘭卿、麥炳榮、姜中平、藍天、沈殿霞……。
還尚在的白雪仙、謝賢、鄧光榮、馮寶寶、曾江、夏萍、麥基、于素秋、雪妮、林家聲、苗金鳳、阮兆輝、張英才、紅?女、芳艷芬、周聰、蕭芳芳、南紅、陳寶珠、薛家燕、石堅、吳君麗、呂奇、嘉玲、李香琴、胡楓、王偉……
是新一代的演員明星面目模糊,還是殘片的人物更各具風采及性格?
原來,時間可以改變一個地方的面貌、人物表相,卻不能改變曾經滄海的人們的懷緬。
2008年的流年卦是豫卦,屬於動、亂、破、病、壞的年份,能將自己沉澱於美好時光,彷彿置身苦燥艱澀日子中的清泉。
_________________ http://hk.youtube.com/user/webbinthe60s
http://hk.youtube.com/user/webb60s
http://blog.yahoo.com/_6YPC7RYXAVCOP622BX2Q5RD7EA/articles/page/1
 |
|
回頂端 |
|
 |
webbburt777
註冊時間: 2007-11-20 文章: 675 來自: HONG KONG
|
|
回頂端 |
|
 |
webbburt777
註冊時間: 2007-11-20 文章: 675 來自: HONG KONG
|
|
回頂端 |
|
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