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篇主題 :: 下一篇主題 |
發表人 |
內容 |
Jennifer
註冊時間: 2007-12-07 文章: 685
|
發表於: 星期三 四月 09, 2014 10:16 am 文章主題: |
|
|
 |
|
回頂端 |
|
 |
Jennifer
註冊時間: 2007-12-07 文章: 685
|
發表於: 星期三 四月 09, 2014 10:19 am 文章主題: |
|
|
成報 2014年4月9日
文匯報
太陽報
東方日報
 |
|
回頂端 |
|
 |
Jennifer
註冊時間: 2007-12-07 文章: 685
|
發表於: 星期四 四月 10, 2014 9:16 am 文章主題: |
|
|
澳門日報 2014年4月10日
http://www.macaodaily.com/html/2014-04/10/content_893352.htm
新文武生
陳寶珠、梅雪詩完成《再世紅梅記》在香港的廿二場演出,稍後還將移師澳門再演六場。二人這次在港的演出,可算是十分成功的,她們總算可以鬆一口氣,逾大半年的緊張情緒終於可以放下了。
在慶功宴上,寶珠和阿嗲顯得份外精神,雖然剛落妝便趕來,但絲毫不見疲態,可能是興奮之情壓倒一切吧。倒是仙姐因抱恙而缺席乃美中不足,不過老人家能夠支撐大半年時間搞這一台戲,魄力和體力都教人敬佩。仙姐一手撮合寶珠與阿嗲這對粵劇舞台新組合,肯定是慧眼有加。可見即使沒有龍劍笙參演,寶珠也可負起重責。寶珠演出大受好評,基本上評價都是正面的,可堪告慰任姐在天之靈矣。
雖然寶珠在慶功宴上表示要休息兩年,暫時都不會再踏台板,不過大家都極力遊說她改變決定,因為經此一役,行內外都認為以寶珠的表現和努力,大可晉身正式文武生行列,為目前香港粵劇圈注入新面貌、新氣息。雖然寶珠謙稱資歷淺年齡大,但講真一句,舞台沒有這一切規限,藝術生命是永恆不止的! |
|
回頂端 |
|
 |
Jennifer
註冊時間: 2007-12-07 文章: 685
|
發表於: 星期三 四月 16, 2014 5:50 am 文章主題: |
|
|
仙姐考慮再踏台板
來澳督演《再世紅梅記》
仙姐考慮再踏台板
在香港演出多場,載譽來澳,作為澳門文化中心成立十五周年獻禮的經典粵劇《再世紅梅記》,明晚七時起,一連六晚在文化中心綜合劇院響鑼。
擔任該劇藝術總監兼策劃的粵劇泰斗白雪仙(仙姐)昨日聯同主演者陳寶珠、梅雪詩(阿嗲),製作統籌高王玉琼及黃少飛、任冰兒、廖國森等演員來澳出席記者會。仙姐坦言粵劇要進步,必先有刪改、創新。倘未來有機會,將考慮聯同徒弟演出《蝶影紅梨記》等任白戲寶。
昨日下午,仙姐聯同寶珠姐、阿嗲等現身文化中心,暢談製作與擔演《再世紅梅記》的心情。仙姐坦言很高興偕同徒弟來澳獻演多場任白戲寶,“最重要是得到不少港澳及鄰近地區粵劇愛好者支持,感到很高興。”
寶珠同阿嗲直言在香港出演多場《再世紅梅記》以來,反應很好,超乎預期。“澳門作為巡演最後一站,希望澳門戲迷喜歡,多提意見。”阿嗲表示多年來得到任姐、仙姐的悉心指導、栽培,與雛鳳鳴劇團成員相處融洽,感到一生人都很幸福。
高王玉琼稱,參與這次製作接近大半年,深感壓力大,因仙姐要求很高,笑言“短期內唔敢再接戲做”。黃少飛、任冰兒、廖國森皆稱參演此劇感觸深,有機會重新演繹家喻戶曉的任白戲寶、唐滌生的傳世經典,台前幕後陣容鼎盛。身兼八和會館成員的廖國森大讚澳門粵劇戲曲界臥虎藏龍,香港方面亦甚重視粵劇人才培養,有序培育新血,壯大粵劇戲曲藝術發展,希望澳門也能持之以恆。
 |
|
回頂端 |
|
 |
c12f11cy

註冊時間: 2007-11-27 文章: 1136
|
|
回頂端 |
|
 |
yin

註冊時間: 2007-11-20 文章: 90 來自: Homg Komg
|
發表於: 星期五 四月 18, 2014 11:22 pm 文章主題: |
|
|
澳門文化中心
 |
|
回頂端 |
|
 |
Shirley

註冊時間: 2007-12-01 文章: 964
|
|
回頂端 |
|
 |
Jennifer
註冊時間: 2007-12-07 文章: 685
|
|
回頂端 |
|
 |
Jennifer
註冊時間: 2007-12-07 文章: 685
|
發表於: 星期六 四月 26, 2014 10:00 am 文章主題: |
|
|
澳門日報 2014年4月26日
再世傳承 · 紅梅創意
看陳寳珠、梅雪詩演出《再世紅梅記》
《再》劇是唐滌生一九五九年的作品。那時任白與唐滌生等合作無間,“仙鳳鳴劇團”五七年上演三屆,五八年上演了兩屆。到了五九年,唐滌生遲遲未能交出新劇本,利舞台台期一改再改,連白雪仙也急了,提議他若未有新劇本,不如改寫《琵琶記》來上演……
其實,唐滌生已看中了明朝周朝俊的《紅梅記》故事,但苦於手頭沒有《紅》劇原本,後得到孫養農夫人襄助,從京劇名收藏家得了手抄的“脫穽”、“鬼辯”及“算命”三折戲,唐就依據這些資料,以自己的文才、想像,編寫出《再》劇。(國內名編劇陳冠卿亦有《紅梅記》,亦係根據同名古典戲曲,參考名家版本改編,主線相若,但枝葉不同。)
《再》劇亦係唐滌生最後的作品。該劇上演的第一晩,演至“脫穽救裴”第四場時,唐滌生猝然暈倒在觀衆席上,緊急送院搶救無效,一代編劇名家與世長辭。
在唐的劇本基礎上,“雛鳳鳴”每回演出,都仔細推敲,有需要的就作修改。如為人熟稔的第一場賈麟兒上場的白欖:“我偷得半日閒,買酒偷納福。”改為“我難得有半日閒,偷偷買酒到繡谷。”盧昭容住處的繡谷,原是賈府上下人等偸閒買醉之處,賈瑩中(阮兆輝飾)知昭容其容貌與慧娘“艷如李氏無輕重,貌與慧娘一樣同”,向賈太師獻計之伏線。
今次“雛鳳”演《再》劇,飾裴禹的陳寳珠在唱功上有明顯改進,儒雅有韻味,音清字露,高低跌宕,順暢悠轉。再者是聲普叔暫休,由黃少飛客串演賈太師,亦穩妥稱職。另外在“救裴”中,加強了刺客的戲份,由國內年青演員彭慶華擔演,跌撲翻打,在追殺裴禹中,增加了劇情力度。亦喜見任冰兒、阮兆輝、梅雪詩等恰如其分的演繹,連同歌姬、家丁等,為澳門觀衆送上一台好戲。
更値得一提的是佈景,虛中有實,虛實相結合,傳統意念融入新的方法,使佈景有如電影場景的更換。第一場“觀柳還琴”中那畫舫與石橋、垂柳的配合;第三場“鬧府裝瘋”的太師府邸;第四場“脫穽救裴”那紅梅閣、小書齋再轉到太師府花園的假山,然後徐徐的移景,落景,逐一在觀衆面前陳列出“半閒堂”的陰森氣派。
在傳統的故事裡,演員們使用了傳統的粵劇表演程序,摻入利用了新穎的創意的舞台燈光、佈景,這樣的《再世紅梅記》,看得觀衆齊聲叫好!
楚 竹
|
|
回頂端 |
|
 |
Jennifer
註冊時間: 2007-12-07 文章: 685
|
發表於: 星期一 四月 28, 2014 9:02 am 文章主題: |
|
|
【on.cc東網專訊】白雪仙為紀念任劍輝百歲冥壽而製作、並由陳寶珠,梅雪詩(阿嗲)演出的《再世紅梅記》,從香港到澳門演出,終於早前完成澳門這站圓滿落幕。之前在港慶功宴,仙姐因病缺席。這次她親自領軍澳門,還出席了慶功宴。席上更獲澳門大慈善家胡信謙捐出了一百萬元給任白慈善基金。仙姐有感演出順利和所得善款,為今次任姐冥壽紀念畫上完美句號而開心不已。
而陳寶珠對於完成演出,心情矛盾,既因完成演出而開心,但亦很不捨得。由於該劇在港演出口碑不俗,是故澳門這一站更加不容有失。為此寶珠演出期間,一直留在酒店休息,足不出戶,讓自己有充分準備踏上台板,每場都不能有失。她說:「今次演出壓力大,但同時學了很多東西。如今畫上完美句號,開心之情難以形容。」問她未來有何計劃?寶珠說和仙姐坐船回港時,仙姐曾有問她,但她自己真的沒有甚麼計劃一切看仙姐安排。但她很多謝仙姐,一來既可以以仙姐徒弟參與演出,再者自己是粵劇門外漢,今次機會得仙姐循循善誘,令她在粵劇獲益不淺。
另外,她更明白到可以將勤補拙。問及有否因此戲癮大發?她說要看機會、劇本和時間,皆因如要再出虎度門,她需要很長時間排練。而阿嗲雖然喜歡演戲,但到底仙姐年紀大,不想仙姐過分操勞。慶功宴上,更安排了十八萬元作抽獎,慰勞台前幕後的員工。抽獎前,仙姐、負責此劇統籌的高太、寶珠和阿嗲等先上台祝酒,仙姐致詞時表示很感謝大家的同心協力才能完成演出。 |
|
回頂端 |
|
 |
oiling1
註冊時間: 2007-11-20 文章: 250 來自: hk
|
發表於: 星期二 四月 29, 2014 7:45 am 文章主題: |
|
|
Thank you, Jennifer
Ling Ling |
|
回頂端 |
|
 |
Jennifer
註冊時間: 2007-12-07 文章: 685
|
|
回頂端 |
|
 |
Jennifer
註冊時間: 2007-12-07 文章: 685
|
發表於: 星期二 四月 29, 2014 9:57 am 文章主題: |
|
|
澳門日報 2014年4月29日
仙姐開顏
韋 楓
為紀念任劍輝百歲冥壽而製作的粵劇《再世紅梅記》,完成澳門的演出後,終於劃上圓滿句號。有位澳門慈善家捐出一百萬元予任白基金,更為是次紀念演出添美意。身為主事人及策劃者的仙姐笑逐顏開,真正飲得杯落矣!
如果沒有仙姐的勇氣和魄力,相信未必有如此完美效果。當日龍劍笙因事未能參與是次演出,大家都擔心仙姐如何找填補阿刨的空缺呢?這真要佩服仙姐的眼光和膽識,最終拍板召欠缺擔演全套粵劇經驗的愛徒陳寶珠上馬,夥拍梅雪詩。當時的決定,還真令不少人捏一把汗,寶珠能否勝任?或者能與阿嗲匹配嗎?
《再世紅梅記》的港澳演出分三個階段,最終證明寶珠果真毋負仙姐厚望,苦練之下見真功,演出大受好評,鋒頭肯定蓋過拍檔阿嗲。最難得是戲迷大都收貨,不刻意將她與阿刨相比較,這無形中亦減輕了寶珠的壓力,愈演愈有信心。完成這個演出後,亦成了獨當一面的文武生,可喜可賀。看來仙姐必會再出新猷,讓寶珠與阿嗲成為舞台最佳拍檔也。 |
|
回頂端 |
|
 |
Shirley

註冊時間: 2007-12-01 文章: 964
|
|
回頂端 |
|
 |
fanny tsang
註冊時間: 2011-12-25 文章: 31
|
發表於: 星期五 六月 20, 2014 7:17 am 文章主題: 《再世紅梅記》如何再世讀後感 作者:馬渝芳 |
|
|
《再世紅梅記》如何再世讀後感 作者:馬渝芳
Posted on 六月 19, 2014
我喜歡SL寫的《再世紅梅記》再世。除了文字簡潔練逹、形容恰 到好處外,最難能可貴旳,是讀者可以深深感覺到作者將自身投入了文章內。行文敍事中,處處觸及她個人的感想、反應、讚揚或批評:抽絲剝繭地,將讀者一步一 步、一層一層帶入戲劇《再世紅梅記》中。令像我這種對無論何種戲曲都一竅不通者,也期望有朝能觀賞、聆聽到此粵劇。
作者說過了《再》劇的特色,任、白之令人難忘、唐滌生詞句之高超、粵劇的自強不息、精益求精;介紹過此劇場刊的美麗、工作人員質素卓越、佈景美侖美煥、燈光設計適當、音樂空靈、曲文的精鍊後,她以巧妙的佈局和文筆把任劍輝帶走,將陳寶珠引出-:「任姐百年,衣缽誰繼?誰能把唐滌生筆下的書生還魂再世?眾裡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觀柳還琴者,原來是陳寶珠。」這是我全篇最欣賞的地方。
接下來,短短五百餘字便將陳寶珠的身世、學藝經過、拍片生涯、婚姻波折等簡單明確地交代清楚,使七十年代以後出生的戲迷,對這位曾經叱咤粵語電影影壇的昨日之星,有個基本的認識。
和前面幾段一樣,作者不僅敘事,對她筆下人物,也加有自己的觀感和批評。如說陳寶珠復出藝壇,曾演唱過周璇的時代歌曲「四季歌」。她說那是「沒有掌握自己所長」。但,「今回梅花再開,重演《再世紅梅記》……寶珠終於走對了路」以梅花比喻陳寶珠的堅毅、超俗,天衣無縫地脗合了戲名《紅梅》;又以脫胎換骨、璞玉成璧、珠光耀眼來形容陳寶珠在此齣戲中演出的輝煌成績。不管是否所有觀眾都作此想,黃秀蓮對陳先是詫異,繼而讚嘆不已,卻是出自肺腑的。至於此段結尾:「更難得者,是任姐唸白時,尾音韻味天成,無人能及。那晚聽寶珠唸白,有兩回心頭一顫,以為是任姐再世。」先前被帶走的任姐,此刻又被請出,《再世》著實地點擊、回應了題目-《再世紅梅記》如何再世;也顯出了作者的功力。佩服!
文章高潮雖過,但劇中女主角,也不應該不冩不提。作者對梅雪詩一向以來的演出,有彈有讚。對於梅在此戲的演出,她給的評判是:「梅雪先在先天局限中,終於把鐵柱磨成針」語多嘉許,由此亦可見作者的溫厚。
黃秀蓮文學造詣高,早成定論。略抒己見以回報贈閲佳作之美意。
渝芳(寄自巴黎)
二0一四年三月 |
|
回頂端 |
|
 |
|